中国社科院副院长武寅一行
来我院视察指导工作
?
4月17日,中国社科院武寅副院长一行三人来我院视察指导工作。在短短一天中,武寅副院长一行就我院科研工作、青海非物质文化遗产?;?、哲学社会科学创新体系等议题,与我院及院外有关专家学者等进行了广泛的交流和座谈。
17日早,武寅副院长一行与我院处级以上领导和副高以上专家学者举行了见面会。院党组书记、院长赵宗福从和谐社科院建设等五个方面介绍了我院近几年的工作思路和取得的成绩以及今后的工作打算和定位。在听取专家学者的汇报和交流后,武院长首先肯定了我院的工作思路和取得的成绩,指出我院的科研工作抓住了民族和谐和生态建设这两大区位优势,紧扣主题、方法得当;一手抓基础、一手抓应用,相辅相成、互相转换、效果显著,在大的思路上与中国社科院不谋而合。她还从感性认识的角度肯定了我院的总体精神面貌,指出在这样的大好环境和机遇下,我院的各项工作定会上一个新的台阶,取得更大的成绩。
随后,武寅副院长一行参加了由我院牵头举办的“青海省非物质文化遗产?;ぷ富帷?。参加会议的有省文联、省文化厅所属各相关单位,青海民族大学、青海师范大学和我院文史、民族宗教、藏学所的专家和学者。座谈会由我院院长、中国民俗学会副理事长、青海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赵宗福主持,省文联副主席李晓燕,省文化新闻出版厅非物质文化遗产处副调研员林晓璇,省图书馆党委书记、省非物质文化遗产?;ぷ椅被嵛崩钪切?,省文化馆副研究馆员李锦辉,青海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院长、教授、省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马成俊,省戏剧家协会副主席多杰太,高级工艺美术师张维宁,青海师大人文学院教授米海平等,分别就我省非物质文化遗产?;すぷ飨肿础⒛壳按嬖诘奈侍庖约敖窈蟊;すぷ髦兴刈⒌闹氐憬辛斯惴荷钊氲慕涣骱吞教帧N湟痹撼ぴ谔×舜蠹业幕惚ê笾赋觯何幕且桓雒褡宓牧榛辏俏镏饰幕挪且恢志裎幕?,它比物质文化遗产具有更高层次。?;し俏镏饰幕挪?,就是保护民族的灵魂和精神。就今后的非遗?;すぷ?,武院长指出要从三个结合入手,即和开发利用相结合、和宣传推广相结合、和学术研究相结合。赵宗福院长在会议总结时指出,武院长的讲话显示了专家型领导的高度概括和高度思维,对我们今后的工作具有很强的启发性和指导性,我们应该认真思考和领会。在今后的非遗?;ぶ校Ω枚嗨伎急;な裁础⒃趺幢;ぁ⒀踅缭趺床斡氲任侍?。作为社科院的科研工作者,还应考虑如何挖掘项目的文化内涵和文化个性,在这些方面大做文章,以协助政府做好非遗?;すぷ鳌?/font>
下午,中国社科院科研局史学工作室、西藏项目办公室、西南边疆项目办公室、中国历史研究中心办公室主任刘晖春副研究员以“哲学社会科学创新体系的一点思考”为主题,为我院职工进行了专题讲座。刘晖春主任从“关于哲学社会科学创新体系的思考”和“关于创新体系中重大工程项目的管理”两个方面谈了自己的切身体会和深层次思考。认为哲学社会科学创新体系建设中最关键、最核心的瓶颈问题就是人才问题。认为社会科学界之所以很难出现一些学贯中西的学术大家,主要在于学科设置的细碎化和课题制的偏差化。他还介绍了中国社科院在项目设置和管理方面的一些具体做法和经验,并就重点工程项目申报论证、经费管理等相关问题与大家进行了互动交流。专题讲座由我院副院长孙发平主持。